電能是現代社會最為廣泛使用的能源,電能質量關系到各行各業和人們的生活用電,關系到國民經濟的效益。
近20年來,全球范圍內因電能質量引起的重大電力事故已達20多起,每年因電能質量擾動和電氣環境污染引起的國民經濟損失高達300億美元(美國統計數據)。數年前,在由國際銅業協會(中國)主持的“中國電能質量行業現狀與用戶行為調研報告"中,調査了32個企業共92家企業,其中有49家企業因電能質量問題造成經濟損失2.5億元~3,5億元,因此,對電能質量的改善與治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根據IEC(1000-2-2/4)標準,電能質量是指供電裝置在正常工作情況下不中斷和不干擾用戶使用電力的物理特性。理想的電能應該是對稱的正弦波,而現實中一些因素會使波形偏離對稱正弦,由此便亡生了電能質量問題。
電能質量問題會產生諸多危害,諸如導致設備工作異常、產生廢品,計算機復位、數據丟失,設備效能降低、壽命縮短、過熱、燒毀,電容器擊穿損壞、功率因數下降,設備容量下降,電力損耗增加,付出更多電費等。
從目前電能質量問題的解決方案來看,主要可以分為三類:電能質量監測系統,幫助用戶了解電網供電或用電的狀態;電能質量治理設備,如無功補償裝置、諧波治理設備等,從電壓、諧波、功率因數等方面對電能質量問題進行修正和完善:軟件系統,幫助企業實現是能質量監控和治理的自動化。
據有關分析顯示,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微電子器件與電力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國對嗲能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電能質量問題逐漸引起普遍重視。我國電能質量治理產業也由此實現了快速發展,三大領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電能質量治理設備:國內無功補償裝置與諧波治理兩大主要產品市場發展極其迅猛,產品的質量和數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相當一部分優勢企業已經開始國際市場并取得了不俗的業績。
電能質量監測設備:2007年~2011年我國電能質量監測設備市場規模從56.47億元逐年上升至95.22億元,五年市場總容量為456億元,年均增速在12%左右。
電能質量治理軟件與服務:目前我國電能質量治理產業軟件市場在整個產業市場中所占的份額較小。2007年~2012年,其市場規模從2.72億元上升至5.44億元,在電能質量治理行業中占比一般在1%~2%之間。由于我國未來經濟結構調整的壓力,以及對于智能化、信息化電網建設的加速,對于電能質量相關數據處理的軟件需求將會有所上升。以電能質量治理軟件市場規模占整個產業2%的比例計算,到2015年,我國電能質量治理軟件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2億元。